城市概况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校概况 > 城市概况

一、总体情况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1984年6月建市。全市总人口144万人,户籍人口129万人,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辖盘山县一个县,双台子区和兴隆台区、大洼区3个区,辽东湾新区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2个经济区。

二、自然环境

盘锦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条: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在2°以内;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势平坦,多水无山。

盘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623.2毫米,年均日照2768.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68%。盘锦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48天,优级天数为104天,一直排在全省前列。各类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标准,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值全省最低。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

三、区位条件

2009年5月盘锦港开工建设,2010年9月开港通航,2015年吞吐能力达到3444万吨,力争2020年建成亿吨大港。同时,沈山高速公路和盘海营高速公路承南启北,秦沈高速铁路和沟海铁路贯穿全境,疏港铁路、沈盘铁路、疏港高速、阜盘高速等建成使用,形成了纵横域内外、贯穿东北腹地的集疏运体系,盘锦成为东北最近出海通道。

以盘锦港为核心,沿向海大道形成两县城两城区和辽东湾水城“五点”城市带,沿中华路布局五个重点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带,构建了“双核双城”(辽河油田和盘锦港为双核,兴隆台为母城和辽东湾为新城)发展格局,实现了城市沿海且临港,正在向港口城市目标稳健迈进。

四、资源特征

盘锦是“石化新城”。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中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辽河油田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勘探开发,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028亿立方米。40多年来,累计生产油气当量4亿吨以上。其中,1995年达到最高产量,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以来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动了石化产业的崛起,盘锦成为辽宁两大石化基地之一,石化及精细化工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油气钻采装备、天然气装备、自升式钻井平台等装备制造业取得重要进展。

盘锦是“鱼米之乡”。全市年产优质水稻近100万吨,盘锦大米2007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盘锦拥有118公里海岸线、930万亩沿海滩涂,水产品年产量达到33万吨。其中,河蟹年产量6.5万吨,“大辽蟹”享誉海内外,盘锦是全国最大的中华绒鳌蟹人工繁育养殖集散基地,是“中国北方河蟹之乡”“中国河蟹第一市”。盘锦是辽宁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正在建设“全国泥鳅鱼产业发展第一市”。

盘锦是“湿地之都”。总面积8万公顷的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位居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丹顶鹤、黑嘴鸥等260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因而盘锦又有“鹤乡”和“黑嘴鸥之乡”的美誉。全市苇田收割面积55608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左右,列世界之先。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主的红海滩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辽宁省优秀旅游景区。古镇田庄台是中日甲午陆战最后一仗的战场,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洼县东风镇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和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祖居地。双台子区的“辽河碑林”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通代碑林。

五、经济社会发展

纵观盘锦建市3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前15年艰苦创业、后15年转型发展两个阶段。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谋划转型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接续产业。这期间,前8年可称为转型的探索阶段,书写了转型发展的开篇;2007年盘锦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以来,抓住用好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机遇,开始了转身向海的历程。我们始终坚持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谋划盘锦,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一条主线”,奋力实施沿海开发开放、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盘锦建设“三大任务”,统筹推进空间、经济、社会和体制机制“四个转型”,实现了由内陆资源型到沿海开放型的转变、由单一产业支撑到多点多元发展的跨越、由城乡油地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由主要靠政府推动到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的变革,取得了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2.32亿美元。